金融行動特別工作組(FATF)的一份共同評估報告發現,印度打擊非法金融的措施具有「高水準的技術合規性」。
根據金融行動特別工作組(Financial Action Task Force, FATF)的報告,該國的主要反洗錢(AML)風險來自國內詐騙(包括網絡詐騙)、貪污和毒品走私。其AML框架已取得良好成果,包括對風險的理解、獲取受益所有權資訊和剝奪犯罪分子資產方面。當局善用金融情報並在國內和國際上進行有效合作。 報告指出: 「儘管印度體系規模龐大且機構複雜,印度當局在處理非法資金流動問題上,進行了有效的合作和協調,包括金融情報的使用。」此外,印度在國際合作、資產返還、針對擴散融資實施定向金融制裁等方面也取得了積極成果。
印度聯邦財政部在 2023 年採取了廣泛措施以準備FATF的檢查,其中包括對《防止洗錢(記錄維護)規則》的多項修訂。公司受益所有人的持股門檻降低至10%。銀行和金融機構被命令須確定客戶是否代表受益所有人行事,並在帳戶關係開始時檢查受益所有人的身份。
FATF 報告提出了進一步的改善建議。金融機構正在採取措施,對政治公眾人物(PEP)採取強化措施;然而,報告建議印度應解決國內政治公眾人物覆蓋率不足的問題,並確保通報實體充分落實技術合規要求;非金融部門和虛擬資產服務提供者的預防措施的實施以及對這些部門的監管仍處於早期階段。
此外,FATF表示,完成反洗錢審判並對違法者進行懲罰是“至關重要的”,因為未完成的反洗錢審判已經積壓起來。
FATF 還表明,印度沒有對非營利組織 (NPOs) 實施正確的風險基礎方法。FATF建議,印度需要拓展執行對NPOs恐怖主義融資的風險。
然而,印度在金融包容性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擁有銀行帳戶的人口比例增加了一倍多,鼓勵更多地依賴數位支付系統,並對小帳戶進行簡化的盡職調查。 印度現已被納入FATF的定期追蹤流程,並將在三年內向該組織報告。